CN | EN

首页

    新闻动态

    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正文

    结合历史文化遗产 推动巴厘未来旅游 ——专访印尼乌达亚娜大学旅游孔子学院森达院长

    来源: 日期:2022-03-23 作者: 点击量:

    自2017年起,中国游客已超过澳大利亚成为当地游客拜访最多的国家。但在两年的疫情期间,更多的学者们开始关注未来中国游客在巴厘岛的趋势和特征,尤其是如何开发特色旅游产品来迎接中国游客等已成为比较关注的问题。近日,《国际日报》专访印尼乌达亚娜大学旅游孔子学院森达院长(I Made Sendra ),就关于中国旅游业及未来如何拉动等问题进行咨询。

    6be4dbc706d14e93bd592feadd37e354.png

    8c70b44652694f44bb82078794a09a5c.png

    孔院外方院长I Made Sendra接受专访过程

    问:您是否可以总结和分享中国游客在此之前的主要特征?

    答:据学院网上问卷分析,疫情前中国游客到巴厘岛主要来自中国中部地区,并以女性职员为主。其旅行的目主要是休闲度假,对巴厘岛自然景观,尤其是海边阳光较感兴趣。游客的旅行信息来源主要来自互联网和朋友推荐。此外,首次行程一般为 3 晚 4 天至 6 晚 7 天,平均消费大概在Rp.9.000.000(约4500元),以上各点可归纳表明中国游客具有大众旅游的特点。但中国游客受旅行社的控制较大,其往往以低价销售成团;期间旅行仅限中国大陆开设的餐厅和商店,因为直接用微信支付的交易方式也造成了一些负面的影响。

    3d191ebfc5b54ef298f4c5d935710fab.png

    Jaya Pangus国王和江青薇王后的民间表演

    问:未来将如何拉动中国游客?答:首先,旅游源区和旅游目的之间挖掘并建立历史遗产和文化要素的相似性,如印尼华人过春节的传统方式来吸引中国游客; 第二,还需通过大使馆和总领事馆等双边政府协助建立更多的“姐妹城市”,巴厘岛目前已和海南、云南成为结交的姐妹城市,希望未来有更多新的姐妹城市能提上合作的议程;最后,通过高校的教育合作及艺术代表团的交流。疫情前,南昌大学和南昌师范大学就与印尼乌达亚娜大学旅游孔子学院经常进行学生互派交流,产生了非常积极的效果,也希望疫情后这些莘莘学子们能为宣传更好的巴厘旅游业助一臂之力。

    3012e02e189f4f0d9718df58dc2c75ee.png

    Carangsari村的中国寺庙

    问:未来中国游客的特色产品应该如何设计?

    答:未来适合中国游客的特色旅游产品核心需与文化和遗产相融合,具体可列为三种开发模式: 第一、民俗社区式:将当地具有中国历史的背景故事向游客们讲述和宣传,让游客们更好地融入到“历史文化之旅”中,如乌伦达奴寺(Ulun Danu Temple )寺的民间传说Jaya Pangus国王和来自中国的江青薇王后就是一段美丽的中印婚姻史;第二、情感纽带式:更好地宣传与中国相似风俗和习惯巴厘村落,让中国人与巴厘岛的情感能够更紧地相融。比如巴东县北部典型的中国华人村— Carangsari村,此村的华人社区婚庆典礼就可作为一个文化观赏点来进行宣传,但目前前往此村仅为了漂流,几乎很少有人知道存在着美丽典型的中国寺庙;第三,故事讲述式:在巴厘岛各著名景区添置8-10分钟的视频,并用中文字幕来正确讲述正确景点的概况和历史让中国游客们能进一步走进当地华人的历史。

    最后,森达博士谈到发展未来中国游客在巴厘岛的旅游业归根至底需重视“内在”价值,尤其是要通过历史和文化来推动。正如中国目前实施“一带一路”的计划,巴厘岛可在“一带一路”后再加“一遗产”3个字,来共同打造未来的“新巴厘”。

    原文网址:https://guojiribao.com/?p=138658

    (转载自印度尼西亚《国际日报》)

    上一篇:我校师生团队参加第六届联合国中国青少年环境论坛

    下一篇:我校师生团队参加第六届联合国中国青少年环境论坛

    请升级浏览器版本

    你正在使用旧版本浏览器。请升级浏览器以获得更好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