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19日上午,江西四方书画院内,一场跨越国界的文化对话正在热烈展开。这座“全国最美家庭”“江西省书香家庭”世代居住的传统院落,以青砖黛瓦的明清建筑为肌理,承载着四代人、十二位画家的艺术薪火。作为四方艺术研究院首任院长,方云向国际学员讲述了家族“以画传家、以德立身”的百年故事。院内悬挂的书画作品、陈列的家谱族训,成为解读中国家庭伦理的鲜活教材。
在南昌大学甘萍老师的引导下,来自10个国家的24名政府官员和教育工作者,通过儒家“五常”思想解读与方云家庭艺术实践,共同探寻中华文明的精神内核。这场以“东方智慧,丝路同行”为主题的参访活动,不仅成为中外教育文化交流的生动注脚,更以艺术为媒,架起文化互鉴的桥梁。

儒家“五常”:艺术传承中的家风密码
甘萍老师以“仁、义、礼、智、信”为脉络,将抽象的哲学概念转化为可感知的生活实践。她引用《论语》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箴言,结合方云家庭“以美育人、以文化人”的家风传承,阐释“仁、义、礼、智、信”的当代价值。作为“全国最美家庭”,方云家庭的实践成为解读“五常”的鲜活案例。在四方书画院内,学员们驻足于涵盖山水、花鸟、禅画等各类作品前,冈比亚教育大学研究副主任Sheriff Ceesay抚卷惊叹:“这些画作不仅是视觉盛宴,更是一部立体的《家训》!”

丝路同行:艺术互动中的文明对话
在书法教学环节,方云老师手持狼毫,在宣纸上缓缓写下“仁”字:“这一横是天地,这一竖是人心,两点代表与他人共情的能力。”随后,学员们执笔临摹,从尼日利亚学员笔下略显稚拙的“礼”,到泰国学员流畅的“智”,不同文化背景的笔触在宣纸上碰撞出奇妙火花。最终,每位学员都完成了属于自己的书法作品,巴拿马大学教师Migdaris Yaremys Murillo Pitty举着墨迹未干的“礼”字感叹:“这比任何教科书都更能让我理解中国。”
当“一带一路”的足迹延伸至江西书院,儒家“五常”与方云家庭的艺术实践,共同勾勒出中华文明“和而不同”的底色。这场跨越时空的对话证明:文化交流从不需要宏大叙事,一支毛笔、一盏清茶、一幅共绘的书法,便足以让世界读懂中国的精神基因。正如方云家庭所践行的——真正的文化自信,始于对传统的坚守,成于对时代的回应,终于对人类的关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