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新闻动态» 学生作品 学生作品

我与汉语的故事

发布时间:2017-11-13

     大家好,我叫潘大喜,印尼名字叫william pribady 我是印度尼西亚华人。一九九四年三月九日我来到这个世界,所以要等到今年三月份我才满二十三岁整,可以说还是一个“小鲜肉”。我家中还有三个兄弟——两个哥哥一个弟弟,我排行老三。今天我想在这里跟大家分享一下我和中国的故事是怎么开始的。

      说起我和中国的缘分,就不得不提一个对我影响最大的人——我的阿公。小时候在家里我听阿公跟爸爸妈妈用汉语交流,那时候的我真是一点儿都听不懂而且也一点儿都不想学习汉语,因为小小的我觉得汉语好复杂,听起来像唱戏一样。您别说,我阿公还真特别喜欢看京剧,每天晚上都要看京剧的光盘,可惜我还是什么也听不懂。到了我上小学的时候,有很多中国的电视剧开始在印尼流行,比如《还珠格格》、《情深深雨蒙蒙》之类的,我的家人都很喜欢看,我自己也觉得里面的演员都很帅很漂亮,所以我一有空就跟家人一起看中国的电视剧。而且不知道为什么,小时候的我特别喜欢唱中文歌。有一次我在学校参加唱歌比赛的时候就唱了一首中文歌,可惜唱的水平不佳,很多汉字发音都是错误的,同学们听了都笑了起来,但我自己却觉得很得意。阿公常常对我说:“大喜呀,以后要好好儿学习汉语,因为你是华人,我们华人的根都是从中国来的。”虽然那时候我还小还不能完全明白这句话的意思,但对中国、对汉语的特殊的感情却在我的心里扎了根。忘了介绍一下我的阿公,我的阿公叫潘忠和,一生心系中国的印尼华人,两年前刚刚过世,我的中文名字“潘大喜”就是我的阿公给我取的。

      我对中国文化最早的接触和认识,也是从阿公和父母那里获得的。在印度尼西亚,我们华人也过春节、端午节和中秋节。从中国来的春节还是我最喜欢的节日,因为“恭喜发财,红包拿来”,过春节的时候我们小朋友就可以收到很多红包啦。中国的文化我们从小时候便知道的,因为我们是华人,所以从小爸爸妈妈就告诉我们关于中国的文化的知识和故事,融在骨子里的中华情是我们所有华人之间共同的“秘密”。

      在印尼,每个人都必须有自己的宗教信仰。我上初中的时候,爸爸妈妈叫我去佛堂。那时候我特别调皮,每次到了佛堂可就磨蹭着不肯进去,在门口跑来跑去还跟爸爸妈妈说:“我们去别的地方吧,去商场逛一逛吧,去买电子玩具吧!”可是爸爸不听我说的话非拉着我进去,后来我生气了,又哭又闹又打爸爸的脚,佛堂里所有的人都看着我。这时一位华人老阿姨走过来捏捏我的脸说:“哪里来的小朋友,好可爱呀!”听阿姨这么一说,我的脸马上就变红了,又高兴又害羞。后来我经常去佛堂听课,每星期最少去一次。在佛堂里我也一点一点学习汉语,因为有很多佛法课是用汉语解释的,虽然刚开始我也听不懂,但是我抱着“慢慢听别人说,以后就能听懂能开口说”的想法,总算一直坚持下来听别人说汉语。

      到了高中的时候,我的汉语水平还是不太好。学了这么多年汉语,可是和别人用汉语交流起来还是那么困难,有时候听得懂有时候听不懂。而且我说汉语的时候还有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声调,因为在汉语中同样一个字的发音如果声调改变了,意思也就完全不一样了。那时候佛堂里常常会有中国来的佛学老师来讲佛法课,每次中国老师来讲课时,都是那位老阿姨当我们的翻译。我看阿姨年纪那么大了,可是为了我们还要那么辛苦地翻译,觉得心里很不好意思。有一次,我想自己跟来讲佛法的中国老师交流,可她竟然一点儿也听不懂我说的话。从那天起,我就对自己说:“我以后一定要学会汉语,要像佛堂的老阿姨一样会听会读会说汉语!”现在想想,那位老阿姨也是在我学习汉语的道路上对我有重要影响的人之一, 她不仅鼓励我努力学习汉语,还用汉语对我说:“我们做人啊,不能计较太多,能帮别人的时候就尽量帮助别人,不要去想有没有回报。要时时用心帮助别人,这样的话我们才能做对世界有用的人,活着才有意义。”老阿姨说的话我永远也忘不了。

     上大学的时候,我觉得自己的汉语开始进步了。每次有佛法课的时候,我就仔细听阿姨是怎么翻译的,在心里默默记住。而且我也敢自己说一点儿汉语了,虽然有时候说得还不对可我仍然继续说,因为只有这样的话我的口语才会有进步。有一天,我在佛堂里帮阿姨做了一点翻译,中国老师和听课的人们都听懂了我的话,我自己感觉很得意,所以从此以后更是一有机会就努力学习汉语。大学毕业以后我在哈山努丁大学孔子学院学习汉语,并且终于拿到孔子学院奖学金来到中国学习汉语,有机会亲眼看一看阿公和老阿姨口中的美丽中国。

      现在我每天刻苦地学习,我的汉语也一天天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我从来没有停止我对汉语和中华文化的追求和热爱,因为我仍然记得阿公对我说的话:“大喜呀,要好好儿学习汉语,因为你是华人,我们华人的根都是从中国来的。”